小公厕彰显大文明 “公厕革命”让南京更有品质-世界杯怎么买球
2017-12-14 作者:乡村行 来源:
公厕是城市文明的标尺,是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而今在南京市区,“公厕革命”正在火热进行着,一座座公厕将被打造成集如厕、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休憩驿站。据南京市城管局介绍,今年全市将升级改造645座公厕,目前已完成470座。
公厕升级改造 设施、格局、舒适度大幅提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推进“厕所革命”在南京引起热烈反响。据南京市城管局介绍,结合住建部2016年底新颁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2017年全市开展了公厕革命,计划利用一年时间,升级改造645座城市公共厕所,打造一批精品公厕,补充设置一批活动式公厕。截至11月份,已有470座公厕建成。新升级改造完工的公厕,在设施水平、内部格局、使用舒适度、服务水平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主要表现在下图四个方面。
智能化公厕“颜值”高 注重细节人性化十足
公厕革命前,南京市很多公厕存在外观老旧、通风采光效果不好、无障碍设施不足、厕所内有异味等问题。在改造后的七桥瓮湿地公园公厕里,是一番不同的景象。走进公厕,感觉到的是一阵阵清凉的微风,而且没有任何异味,公厕内采光非常好。
每间的厕所上都有一个自动感应装置,当厕位有人正在使用,该装置便变为红色;当厕位空置时,该装置便变为蓝色,让人对厕位的状态一目了然。厕所内还装有信息化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厕所状态、能耗数据等信息。这座公厕原本面积只有30㎡,重建后面积达到90㎡。开放3个月以来,已经有2万人在此如厕,平均每天有200人次。
南京市城管局设施建设处副处长朱亚楠说,“在公厕升级改造中,改善了公厕的采光通风条件,配置了面镜、洗手液、厕内扶手、置物台等人性化设施,室内外因地制宜的增加了绿化配置,如厕环境的舒适度得到提升。”
双塘路公厕正式亮相街头 “第三卫生间”成改造亮点
充满童趣的淡绿色迷你马桶、折叠式的“婴儿护理台”、智能led显示屏、自动感应报警装置……近日,溧水主城区双塘路公厕正式亮相街头,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体验。据了解,今年全区计划建设35座公厕,一类公厕13座,二类公厕22座。“新的厕所既宽敞又干净,有智能led显示屏,还有第三卫生间,以前都没见过,挺新鲜的。”一位刚体验过双塘路公厕的市民欣喜地说道。
据悉,原先老的双塘路公厕按照一类厕所标准进行改造,占地205平方米,如今已焕然一新。一进门,夺人眼球的智能led显示屏上记录监测着整个厕所的动态变化,温度、湿度、用水量,男女厕及第三卫生间使用数量等都呈现在显示屏上。“如果有人呆在厕位内超过10分钟,自动感应装置就会向管理平台报警,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警情并前往查看,报警装置可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双塘路公厕管理员朱良海说。
在此次公厕改造上,“第三卫生间”也成为改造亮点。“第三卫生间”是专为行为障碍者、或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提供使用的卫生间。其中,里面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小便池、儿童安全座椅、可折叠式的“婴儿护理台”等。“妈妈带孩子如厕时,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站立,可以把它放在儿童安全座上;如果想要换尿不湿、衣服,可以在护理台上进行;一些年纪大的老年人,子女带他们过来如厕也可以使用。”溧水区环卫所设备科科长杨晓红介绍“第三卫生间”的用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城市公厕革命实施方案》,我们在公厕管理方面借鉴外地做法,一类公厕采用24小时管理,二类公厕实行16小时管理,我们要求厕所保洁员做到地面无灰尘,所有洁具无灰尘,洗手台无水渍,粪坑、蹲便坑无尿渍、粪斑。同时还要做到隔断没有刻画,没有小广告,窗明几净。目标就是让市民到了公共厕所,有一种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