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绘就山水画卷。路面干净整齐,房屋错落有致,一池池绿水,一棵棵垂柳,“高颜值”的梁家墩、美洋洋、蚕俗文化园吸引着一波接一波的游人,游客或在桥栏旁,或在水车上,将一帧帧美景留在相机里。看得见的绿水青山,留得住的乡愁记忆,这里是心灵休憩的场所,也是如今海宁日渐美丽的乡村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海宁市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创新工作载体,大力实施星级美丽乡村创建,扎实开展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厕所革命,173个村成功创建星级美丽乡村,高标准建成三星级美丽乡村27个,五星级美丽乡村10个。成功创建浙江省美丽乡村先进县(市)。2021年海宁市又启动实施星级共同富裕村建设三年行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星级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海宁市在推进星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大力构建“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农村治理,劲吹文明新风。如马桥街道新塘村首创的美丽乡村“柴砖银行”,吸引上海理工大学师生蹲点研究,总结成乡村现代化治理的新经验。
“柴砖银行”,赋予柴草和砖瓦银行储蓄功能,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废柴、废砖等废弃物随意堆放问题,提升了资源化利用率。“柴砖银行”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在海宁市及全国范围内推广,《浙江日报》、《中国社区报》等中央、省、市级报纸、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上海理工大学对新塘村“柴砖银行”这一做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新塘村设立了“乡村社会治理人才培养与教学基地”和“华东理工大学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践观测点”两个基地。《学习强国》也推出了“柴砖银行”这一做法。
一、明码标价存取有序
以储蓄、收购、捐献三种方式来集中处理农户的砖瓦,缓解在村庄治理过程中的废柴废砖处置压力,村委会建立一个柴草以及砖瓦的集中堆放点,并与村民一起制定出共识性的柴砖存储和使用规则,村民可将柴草和砖瓦免费寄存“柴砖银行”5年,也可以以砖头0.1元/块、瓦片0.03元/块的价格卖给银行。推动柴砖按需流通利用,寄存户可提取存入的柴草、砖瓦,未寄存户也可按照收购价格原价购买。
二、“柴砖”贷款章法有依
以“柴砖银行”贷款模式,村民可以向“柴砖银行”贷柴砖,“贷款”期限1年,作为贷入方的村民只要在美丽乡村创建中遵规守约、率先示范,每季度考评达标优秀者可免于还贷;如果考核未达要求者,则需按时按量还贷。
三、废物利用美化环境
依托“柴砖银行”储备,将废旧的砖瓦搭建成小矮墙、小屏风、小花盆等,同时利用废旧砖瓦美化了村庄道路景观,提升美丽乡村风情。老手工艺人将“柴砖银行”内的废弃柴草“变废为宝”,设计制作各类精美的柴草工艺品,编制草绳,传承民间手艺。
目前,海宁市12个镇街道110个行政村(社区)实行了“柴砖银行”,农村得到了有效改善和提升。“柴砖银行”累计柴砖交易2550余次,存砖325万余块,瓦118万余块,柴草512万余公斤。如马桥街道新塘村依托“柴砖银行”设计和制作草编红船,以优美的乡村风景和柴草工艺形成特色旅游资源,每年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前来参观交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宁人把“美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如今的海宁乡村,不仅村内道路整洁、绿化丰富、环境优美,而且乡风淳朴、家庭和睦,犹如“世外桃源”。在乡村大地这幅画卷上,海宁已经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个生态美、发展美、生活美的乡村犹如一颗颗珍珠般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