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乡村旅游

陕县庙上村: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美丽乡村-世界杯怎么买球

时间:2018-01-06 18:28:22   作者:乡村行   来源:   阅读:763   评论:0
内容摘要:陕县庙上村: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美丽乡村河南西部的陕县庙上村,村民们居住在地坑四合院里,繁衍生息,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在国家住建部首批公示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位于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榜上有名,也是河南省16处入围村落之一。这些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国初年,......

河南西部的陕县庙上村,村民们居住在地坑四合院里,繁衍生息,享受着平静的“地下生活”。在国家住建部首批公示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位于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榜上有名,也是河南省16处入围村落之一。这些建筑多建于清末、民国初年,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73座中,53座保存完好,20座经过整修,面貌焕然一新。陕县庙上村也是地坑院的代表性村落。

这个古村落叫庙上,是因为原来村里庙宇多,以前村里只有300来口人,却有山神庙、马神庙、关帝庙、岳飞庙、文昌阁等十几座庙宇。但现在一座庙宇都没有了,抗日战争时期打仗毁坏不少,建国初期搞建设需要木材又拆了不少。但庙虽然没有了,庙上村的名字却流传下来。和村名一同流传下来的,还有80多座地坑院,庙上村也因此成为三门峡市,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庄。

庙上村的地坑院,大多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较年轻的几座,建造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后的一座则挖掘于1976年。很少有人能够确切地说清自己的院落建造于什么年代,他们唯一能够回答的就是“祖上传下来的”。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垅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厚且坚硬,窑洞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暖夏凉,特别是它建造简单价廉。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檐,用于排雨水,房檐上砌高30~50厘米的拦马墙。地坑院内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牲口窑、茅厕、门洞窑等功用,按照主窑所处方位不同称之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等几种。

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

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檐,用于排雨水,房檐上砌高30~50厘米的拦马墙,在通往坑底的通道四周同样也有这样的拦马墙,这些矮墙一是为了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二是为了人们在地面劳作活动和儿童的安全所设,三是建筑装饰需要,使整个地坑院看起来美观协调。

院落里的风水秘密

坑院深深,站在院中央,可以感受天人合一,也可以不时发现深藏的风水秘密。这也是地坑院最讲究的地方。地坑院的建造,是关系到家庭兴衰的大事,因此在动工之前的选址中,必定要请风水先生看宅子,造地形,定坐向,量大小,下线定桩,选择吉日动工。

对地坑院基地的选择十分讲究:一般都选择宅后有山梁大塬的地方,谓之“靠山宅”,意思是“背靠金山面朝南,祖祖辈辈吃不完”;而很少选择临沟无依无靠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被称作“背山空”,寓意“背无依靠,财神不到”,很不吉利。

地坑院在建造过程中,受阴阳八卦的影响也很深。在动工前,必定要根据宅基地的地势和面积,按照阴阳八卦的方位决定院落的形式。依据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不同的方位朝向和主窑洞所处的方位,地坑院分别被称为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和北坎宅。

其中,东震宅被认为是最好的朝向,在庙上村,不少人家选择的就是这种朝向。在考虑阴阳八卦的同时,还要考虑宅子与宅主的命相是否相生。


这个“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地坑院。2007年5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

院中过山灶,也是个智慧的发明。它由一排炉灶串联而成,上有七八个灶眼,柴火在一头烧,热量穿过灶膛送到每个灶台。由于离火的距离不一样,灶台火力大小也自然有别,正好为厨师炒焖炖蒸提供不同火候。红白喜事、逢年过节,七八个菜一次性就在灶上煮了。

美丽乡村: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


分享到: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