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生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远县城南20公里的镇岗乡老围村,东径115°19′18〃,北纬25°00′12〃。
东生围为安远名绅陈朗庭所建,此围与旁侧的磐安围、尊三围(遗址)、尉廷围等其他三座围屋一起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客家围屋聚落东生围屋群。
从空中鸟瞰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中国最大的方形围屋——东生围。
东生围,该围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当地“二品武功将”陈朗庭所建,至今已有158年历史,围屋坐东朝西,长94米,宽93米,占地面积10391米。
围内共有房屋229间,有九个天井,十八个厅堂,是赣南区域内最大的客家方围。
东生围位于“客家摇篮”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城南20公里的镇岗乡老围村,围子和附属设施及外大门总共占地面积过万平方米,其中围子长94.4米,宽73米,最多时五百多人居住。
这里有防御外敌的坚实炮台,有四通八达的九井十八厅,有弥漫着香火味道的祠堂。一砖一瓦,向人们诉说着围屋的过去与辉煌。
相传,生于乾隆48年的陈朗庭,因陈氏家族从福建省迁徙至安远县镇岗乡而落地生根,少年的他是一个放牛娃,正是这位放牛娃建造了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东生围。
围屋见证了陈氏家族的兴盛,人数最多时五六百人居住,这里有历经170多年风霜雨雪的鹅卵石,有防御外敌的坚实炮台,有四通八达的九井十八厅,有弥漫着香火味道的祠堂。
这里的一砖一瓦,向人诉说着围屋的过去与辉煌。如今的改进建造使他更加有魅力,吸引着大批人前去游览拍照留念。
东生围在宽阔的田段中间,东靠近镇樟公路,南距镇岗圩0.5公里,西临安定公路和镇江河。是一个交通方便,通往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的必经之地。
东生围是一座集防御、防火、防水、防盗于一体的人居客家方围。
东生围座东朝西,初建时为五扇大门三层楼房。同治五年 (1866年)在围的东、南、北三面各扩建一幢,和西面围屋连成一体,形成外围。
大门增至七扇,正面围屋由三层楼房改建为四层楼房。随后又在围正面西门坪照墙外增建牛、猪、灰、厕所等附属设施,并增设外大门。
围子和附属设施及外大门总共占地面积10391.6平方米,其中围子长94.4米,宽73米,占地面积6891.2平方米;门坪长62.7米,宽31米,占地面积1943.7平方米。
为了充分展示客家风情,弘扬客家文化,把东生围作为展示客家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平台,让世人领略客家文化的精神和围屋建筑的特色风貌及壮观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7年安远县政府又拨出专款30多万元,对东生围进行整理和抢救性维修。2000 年7 月,东生围被公布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闲暇的时候,你该到静谧的东生围去走走,远离喧嚣,远离压力。
给雨润过的石板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抬头是老旧的屋顶,低头是成群结队的青苔
饱经沧桑的古屋旧堂,古朴又大气
历经岁月的石头路,走上去脚底与石头摩擦的咯咯声,仿佛在向历史致敬
繁体东生围诉说着年代久远
老旧的文物,曝着阳光 静谧的躺着
这里诉着历史, 肃穆安详,这里诉说着时间,源远流长
哼着古调 ,韵味依旧,走在长廊,冥想连篇
古韵悠悠,大地掩映在一尘不染的天空下
瓦片悄悄的说着过去的历史,岁月也在墙上偷偷地剥落,故事依旧来到这个时代
阳光,蓝天,白云,历史,老屋,这里是一片安乐的净土。
美丽乡村: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东生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