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立新镇多举措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创新“一心一核两线三片五重点”工作思路,深度对接省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高棚村乡村旅游业、拦河鲜销蔬菜产业、辉坪出口蔬菜产业、立新水稻制种产业等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强化“3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合作,招引一批引领型、补链型、核心型产业项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中(太)立(新)、立(新)丰(谷)路改造提升工程,加快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修建,持续完善道路交通等生产要素保障,撬动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瓶颈。
二是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链。主动适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常态,坚持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打造绿色健康农产品基地。调整优化现代农业“一区三片”产业布局,深化“基地 大户 农户”模式,着手打造万亩良种繁育和优质香稻种植基地、万亩林果种植和水产养殖基地、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引导农业产业全程机械化耕作,加快融入绵阳科技城城南新区、国家(绵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持续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暨省统筹城乡示范核心区高棚村大地飞歌田园文旅综合体建设,争创乡村旅游aaaa级景区。
三是充分激发发展内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培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进集体产权制度、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扩权强镇试点建设,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执行最严环境保护制度,集中开展“五治”行动,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狠抓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积极推进牛头河、石碑河流域综合治理。
四是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积极争取上级扶贫专项补助资金,大力发展蔬菜、制种等优势产业,扶持藤椒、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用好用活扶贫政策,着力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集体资产经营获得稳定收益,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全面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确保计划脱贫户至少发展1个增收产业或1人实现就业。完善“1 4”帮联到户制度,全面施行“算账、晒账、报账、认账、交账”“五账并举”工作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五是不断开创和谐新局面。持续抓好阳光低保,全面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巩固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信访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大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平安立新建设,加大“天网”“雪亮”工程推进力度,完善村(居)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增强群众安全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六是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最高标准,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强化政府系统干部忠诚意识、担当意识、勤政意识、法治意识、干净意识,全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法治、清廉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规定,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对重点领域、重要环节、重大项目的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审计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持之以恒反“四风”、转作风、树新风,坚决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文/宋荣军)